|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×
2 q3 R' j0 J i/ e0 h1 C& M$ K7 x4 O. x% |/ c* S: d. ^/ U
首 届扶贫济困 有关部门和企业解释有四大原因,分年度和分进度捐赠是主因
( `# G- `2 n; o: s4 `5 V 南方日报讯 (记者/李强)第二届“广东扶贫济困日”活动今天启动。截至今年5月,首届“广东扶贫济困日”活动全省认捐的30亿元款物中实际已到账的款物达23.13亿元。为何没有全部到账?有关部门和企业剖析出背后的四大原因,解答公众疑惑。+ R6 S1 Z( G$ V
分年度和分进度捐赠是主因
3 z r4 L' A: Q4 J 据了解,在全省已接收捐赠23.13亿元款物中,各地市接收到账16.63亿元;省级接收到账6.5亿元,多数为定向捐赠,主要用于支持全省3409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和捐赠者指定的扶贫济困项目。9 I% Q( r4 L# h' I' V0 Z
之所以30亿元认捐款物只到账23.13亿元,有关部门和企业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:一是分年度捐赠,企业在认捐时承诺分若干年将善款善物捐出;二是按项目进度捐赠,企业在援建慈善项目时,往往在项目“建设前”、“建设中”、“建设毕”等不同时间节点将认捐款物陆续落实到位。; z/ Y. y( s* q/ j# g
有关部门表示,在刨除以上两个因素影响后,首届“广东扶贫济困日”认捐到帐率是比较高的,达到九成以上。
: L. A* c% o; r/ t" X 个别企业遭遇“硬摊派”
, G6 \% A5 b) H+ w& a% k4 U/ l4 c 除了主要的两个原因之外,还有两个次要因素:一是个别企业是因为在认捐时达成的是口头协议,没有签订书面协议,导致最后实际到账有变化;二是个别企业虽然签订了书面协议,但最后主观拒绝履行承诺。
9 A, X/ M! i: p( U. h1 c" U5 t 值得注意的是,这两个次要因素的产生与“硬摊派”有关。在捐赠时,地方个别领导以施压的方式动员认捐,企业迫于压力临时“拍脑袋”作出承诺,但后来因为企业业绩下滑、不愿捐款等种种原因导致无法兑现捐赠。9 G; U9 O1 S8 W. P3 I) i9 O
坚决杜绝摊派和逼捐- q0 b! u- ?" C6 V
在本月27日下午举行的由省政府组织的扶贫济困新闻发布会上,省民政厅厅长刘洪表示,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社会捐赠是遵循自愿的原则的。 p' r4 Y5 ~4 k2 w9 s
今年省委、省政府两办通知特别强调四个“不得”准则,即任何单位不得硬性下达捐款指示,不搞硬性摊派;不得采取扣发工资、津贴的做法;不得对没捐款和少捐款的干部职工进行处罚;不得截留或擅自使用代收的募捐款物,坚决杜绝变相摊派和逼捐行为。4 M) |* t8 {9 u" f1 q
据了解,对于认捐但未完全到账的企业,有关部门将会继续与企业负责人沟通,协调解决相关问题。
$ n) K8 E/ ]+ s( r$ X$ ]" c9 L9 b7 v5 ~.blkComment p a:link{text-decoration:none} .blkComment p a:hover{text-decoration:underline} : y8 z6 W1 a8 D9 C% ~9 `. ~2 `
' V, Q1 h! K, B! h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