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×
$ s! w R; l) h, p9 V( Y% f6 _: w; u( w
' _2 M7 _! T* C/ ~" W1 e8 X- v# H" [ 截至8月8日,超过国务院最后期限一个月后,中央部门中,有94家公布了“三公经费”。外交部、国务院侨务办公室、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等3部门仍未公布。1 D" H. g2 u9 x; Z
在已公开的“三公”费用中,有50个单位今年“三公经费”预算高于去年决算,国家信访局今年预算比去年决算增加68%,出国费预算是去年决算的4.4倍;12个中央部门去年“三公”决算超过1亿元。
/ @8 G* V5 F- q; [5 K 最先公开和最后公开都是最受关注的。全国人大代表、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,有些中央部门一直在拖着看形势,结果错失时机,成为舆论焦点。) X5 u. A- j1 _ E1 S6 K
“外交部驻外使馆众多,外交礼仪要求用高档汽车,估计外交部的‘三公’会是一个天文数字。”叶青说。
, ?3 F Q2 j/ `1 Y5 ] 除了国家安全局等几个涉及国家安全的部门的数据可以不公开之外,剩下的部门不可以例外。叶青说,国务院要求公开,不按时公开已是违令。' X0 u1 W; B: I) q, v0 H7 o5 N* H
中央部门预算五六月份已经通过,到8月份才公开。“预算执行已经完成了一半,钱也花了一半,监督来得太慢。”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说,第一次公开,技术上肯定有不懂的地方,不能要求太高。0 U5 |- B6 ^# O2 a. N) d1 V
李炜光说,美国等国家是从预算编制过程中就公开,执行过程也是公开的。- b$ l! t. m' ?* |% T: P8 G# I0 D% n
从2010年开始,中央部门的预算公开大幕徐徐拉开,因此,2010年也被称为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元年。
( D" Y) | U2 }% H! Z0 d0 o 今年国务院又前行一步,不但要求中央部门公布部门预算和决算,还要公布“三公经费”。
; Z( Z9 x9 i) _ 全国的“三公经费”到底有多少0 X% N( x7 Q& Z4 i; o; b
2006年,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曾在《学习时报》发表《政府管理改革的几个切入点》一文,该文明确指出:政府部门每年的公车消费、公款吃喝、公费出国三项支出高达9000亿元之巨。
1 H& n( J* W" P* L 竹立家说,资料显示,2004年,我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,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,大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%以上。与公车消费相联系,各种资料显示,全国一年的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,二者相加总数高达6000亿元以上。
9 x. q8 o4 M2 Y3 N- j0 k 2000年《中国统计年鉴》显示,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,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3000亿元,2000年以后,出国学习、培训、考察之风愈演愈烈,公费出国有增无减。( V; ^& J# `, Q9 d6 ]0 T0 n/ x
竹立家认为三公相加,数字高达9000亿元。
$ y! o+ { \" [' y# m- N* }3 \ 这个数据出来后,各界纷纷引用。北京大学教授王锡锌在央视《新闻1+1》节目引用这个数据后,此数据更为人熟知。2 g6 _' h" W- K1 d
但财政部称这一数字“严重失实”,“三公”实际支出为1201亿元。
% Q v% b( k+ v) H' O 竹立家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,虽然近年来政府连续有大动作,包括公车改革、取消驻京办等。但随着政府机构的扩大,经济的发展,如今全国的“三公经费”只会比他原来估计得高。8 k4 Q6 W6 G/ k s+ ^3 X
比如公车购置款,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,2007年是500亿元,2008年是600亿元,2009年是900亿元,呈连年上升趋势。+ J$ h, }. X m! `
竹立家说,很多公务出差都是没有必要的,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完全可以在家学习。沿海各省市去英、美、新加坡考察的干部络绎不绝,新加坡理工学院已经把培训中国官员当成一个产业来做。
' H) @* Z# \7 O7 d 竹立家称,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今年发表的白皮书透露,2010年中国的预算内收入大约8.3万亿元,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大约是14.2万亿元。换句话说,去年我们的公共收入大约有14.2万亿元,这14.2万亿元里面,除了预算的8.3万亿元以外,剩下的近6万亿元基本上在预算之外循环。
4 s& T" G) ~3 a+ b 6万亿元中有多少用在“三公”上?这个数字连人大都无法知道,更别提公众了。$ c j- g9 M5 m, u& G
“财政部的数据跟竹立家的数据不一样很正常”,李炜光说,因为差不多一小半的“三公经费”不在预算内,而预算外循环的“三公经费”连人大都很难监督。花了多少钱基本是笔“糊涂账”。 j1 e! X" f0 b5 G
如何监督庞大的“三公经费”
$ e$ F, ?. D5 a4 X7 G “监督是重要的。”竹立家说,不能只通过政府部门自身监督,必须引入第三方监督。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,各个部门“三公经费”的预算、决算,必须通过人大常委会审批,必须在以后的制度安排过程中让人大做一个财政预算,特别是在“三公经费”方面,应有一个主要的监督机构。二是每年坚决公开“三公经费”的一些预算注资,进行社会舆论监督、媒体监督和公众监督。
, \/ T0 U+ J& U4 V, Y$ L& k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称,《预算法》并没有明确规定社会公众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获得政府预算信息的权利,也没有规定政府行政部门提供相关信息的责任和义务,更没有固定必须公开的财政信息的范围、具体程度以及公开的时间和方式。3 \( f* D# }( _# ], p5 e) u& J
李炜光称,已经运行了17年的《预算法》必须修改,从法律上规定预算的透明度,保证人大和公众监督的权力。规定财政信息公开的范围、时间和方式。" q k! e9 Q" r/ F) J# v" C4 `: Y
他认为,国家应该规定,中央部门“三公经费”的人头费是多少。否则没有了标准,就无从比较,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意义。
3 d2 q" a) q5 V( Z7 R “大型国企和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也应公开‘三公经费’。”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提出,中石化天价酒等事件说明,央企的“三公经费”如果不受监督,也会滋生腐败。央企是全国人民的企业,它的花费应该受到公众的监督。4 j2 A# _6 U2 B4 }
本报北京8月9日电' W6 y& g* N- n& _1 B) G3 @' t3 @. M
.blkComment p a:link{text-decoration:none} .blkComment p a:hover{text-decoration:underline}
& O2 B* Q9 `0 y9 h6 {3 n0 N$ `
9 A0 x9 w% n2 Q: \& L |
|